千千小说 > 重生镇北王世子! > 第77章 世子爷又写信了

第77章 世子爷又写信了


赵长春遭受了痛击,就在京都府,天子脚下,早朝归来的途中,被狠狠教训了一顿。

  他的长袍破损,面庞淤青,衣衫上还印着几只脚印,即便听见脚步声渐行渐远,他也不敢动弹。

  "老爷,您没事吧?"小厮匍匐而来,才将赵长青从布袋中拉出。

  "是谁如此胆大妄为,难道不怕死吗?我去报案,您先上马车,我立刻去报案。"

  实在太可怕了,马车刚拐进巷子,就被拦截,他还没看清情况,就被装入了布袋。

  没有人打他,所有的攻击都针对老爷。

  "别去。"赵长青抓住小厮的手腕,全身无一处不疼痛,但那些人颇有分寸,并未伤及要害。

  尽管未目睹施暴者,赵长青心中已有答案,满朝文武只知耿纯忠是文人,却忽略了他在射艺上的卓越,他的武艺。

  近几年他才学会平和,以往在民间辩论,讲不通就用拳头说话,然后再继续讲道理。

  退朝时那一瞥,他看得很清楚,那些武将,头脑简单,不来才怪呢。

  "怎能不去报案呢,不能放过他们,老爷。"

  赵长青摇头,微笑,他其实暗自庆幸挨了这一顿,此事算是解决了。

  而且...

  "一会儿大声喧闹,就说本官伤势严重,但不必报案,就算有官员来询问,也什么都别说,就哭,明白了吗?"

  小厮虽不解,但仍点头,他会照做。

  这就足够了,"呈上奏折,就说本官受伤严重,无法参加早朝,代本官请假。"

  一切交代完毕,赵长青心满意足地上了马车,这招还是他从陈平那里学来的。

  好极了,接下来,他无需再做任何事。

  经过此事,皇上对他的猜疑应该会消除了吧。

  在家安心养病的赵长青,尚不知京城的风向已变。

  普通百姓并未察觉,他们只是听听书,聊聊家常。

  但不知是谁首先发现,满朝文武知名的人物,都向镇北王府送去了补品和礼品。

  他们都进去品了茶,是否见到世子本人,交谈了什么,百姓们无从知晓。

  他们并未感到有何不妥,不过赵长青,赵大人的府上,也有人前来送礼探视。

  未曾踏入北镇王府的门槛,仅仅片刻停留,便带着礼物流露出退意。

  "嘿,你想过没,为何王府大门敞开,唯独拒赵大人的礼品于门外?"

  "嗯,或许两家并无交情?"这是普通百姓的猜测。

  但这猜想旋即遭到嘲笑:"你当你是跟王婶拌嘴呢?权贵之间即便冲突,转眼又能共坐一桌笑谈。"

  "况且,世子身受重伤,王府竟无一人为首,怎敢轻易树敌?"

  "那你认为原因何在?"

  "还能有什么原因?恐怕之前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那些刺客说不定真是赵大人所遣。"

  京城的民众似乎找到了答案,这一切都指向赵长青。

  "听说那江若水,就是赵长青的门徒,徒弟岂非如亲子?儿子行事,能不听父亲的吗?"

  "没错,听说赵大人的使者在王府门前足足立了半个时辰,若非心中有愧,又会如何?"

  赵长青受伤的消息传出,舆论又有新篇。

  "惊人啊,赵大人府邸之人,在北镇王府外足足站立了一个时辰,竟未能踏入府门一步。"

  "这还不算,今日赵大人亲自登门,竟然被拒之门外,现在据说已经卧病在床。"

  王老三带回这消息,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赵长青这次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陈平也笑了,让王老三搀扶起身,"该写第二封信了,陛下此刻必定思念我。"

  尽管对世子深信不疑,王老三仍觉得这话过于厚颜。

  然而...

  "先前百姓皆怀疑陛下,耿纯忠甚至上奏弹劾,武将们也群起而攻。

  形势对我们如此有利,为何让赵长春替陛下承受这一切?"

  王老三觉得此举并不明智,如今虽仍有提及陛下,却已寥寥无几,不及当初一半。

  昨日那些武将皆来拜访,世子却一个也没见。

  陈平左手握笔,愉快地挥洒着墨水。

  "过犹不及啊,若所有矛头都指向陛下,北镇王府的威望将过于强大,这不是迫使陛下退让,而是逼他对我下手。"

  今早朝堂上的事就是明证,魏无央绝非深思熟虑的君主。

  他的心思,全用在对付自己人上了。

  信件即将收尾,陈平眼中掠过一丝阴郁,"况且,他不是想知道第二批刺客的幕后主使是谁吗,我就给他一个答案。"

  提及此事,王老三又多言了几句:"高云急得快疯了,天天让人传话,想亲自向您请罪,您若有个闪失,他现在就要以死谢罪了。"

  陈平苦笑,"让他安分些吧,此时切勿引起他人注意,还有那支断箭,务必清理干净,不留痕迹。"

  断剑非此番行刺所遗,乃前次事变之余,恰巧随身携带,遂生探查魏无央之意。

  "非魏无央,又会是谁策划此举呢?"

  陈平拾起书信,轻轻吹拂,随后道:"呈予陛下吧。"

  果如陈平所料,魏无央此刻怒火中烧,踏入御书房便一脚踹向刘忠。

  刘忠不敢言语,连忙爬起,匍匐向前,"陛下,陛下啊,您可别气坏了身子,那些朝臣懂得什么。

  他们只知道让您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而您才是大魏的皇帝,即便镇北王府再强,不也是您的臣子吗,理应听从您的旨意。"

  此言正中魏无央下怀,"如此浅显的道理,连你这奴才都懂,满朝文武却懵然不知。"

  刘忠赶忙附和,"忠于陛下的人多如牛毛,只是尚未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些人若不听话,陛下就换些顺从的来。

  赵大人不正是忠于陛下的吗。"

  此时,小太监禀报,镇北王世子又致信一封。


  (https://www.xxqianqian.com/3331/3331487/1111106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x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xqianqian.com